


以上分別是德國 法國 日本 為瑞典電影同一屋簷下Tillsammans 發表的海報
更多各國的海報可參考:http://www.mtime.com/movie/12417/posters_and_images/
習慣看完電影就搜尋看看別人的想法
結果奇摩搜尋一無所獲
google果然沒讓我失望
只是都是簡體版
我不得不承認 大陸很多地方真的比我們行
就歸因於 他們人口多吧
這部電影 可能會讓衛道人士刺眼
但是我一直認為 電影提供藝術及思考
劇情鋪陳 倒不必太在意
我很喜歡劇中的室內擺設
每一處配色佈置連燈光都令人喜歡
果然是北歐人處處呈現個性化與舒適
劇中父子在旅行車內對談橋段
我也感動流淚了(因為我也有一個很糟糕的爸爸)(但親子的感情確確實實存在著)
有思想的生活令人覺得豐富
降低物質需求 追求精神生活
在這個時代倒是挺受用的
看完頭有點昏噁心想吐
我是早上時間看(因為MOD包月到今天截止)
向來只會天黑了才看電影
就像我不會在中午以前喝酒一樣
逆行 果然使我難受
對了劇中有句台詞很不錯:一起吃燕麥粥比一個人寂寞吃豬排 好多了
以下是來自:http://www.mtime.com/movie/12417/plots.html
住在郊區的家庭主婦伊莉莎白,在被性格急躁的丈夫打之後,帶著兩個小孩,開動旅行車,駛向他弟弟的住處,市中心,落腳。那是七零年代,瑞典,每個人都在努力嘗試自由的所有可能性,盡力於實驗越過「就可以自由了」的灰色地帶。在這個叫做Tillsammans (together)的公寓裏,過著一種要努力實驗自由的族群生活。每個人都捲入各自生活的可能性,性、友情、愛情,喜悅的時刻,爭吵的瞬間,不快樂的過程。
發佈者: Mtime (2006-03-09 19:47:24)
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斯德哥爾摩。伊莉莎白的丈夫洛夫是個粗暴的酒鬼。在他第N次揍那可憐的妻子後,她終於無法忍受,帶著兩個孩子愛娃和斯蒂凡離家出走,投奔哥哥葛蘭。
葛蘭和他的一群嬉皮士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團體名為“TOGETHER”,儘管風雲變幻的60年代已經過去,曾經是嬉皮運動和學生運動中心的大城市早已平靜下來,但在偏遠的斯堪地那維亞,真正的“伍德斯托克(Woodstock)一代”才剛剛成長起來。葛蘭和他的朋友就正在實踐著建立原始的聚居公社的理想,他們像一個大家庭一般生活在一起。在這個“家”裏,形形色色的人試圖和睦相處。他們中間有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者,宣揚環保至上的素食主義者,激進的社會黨人,女同性戀者,變性者,暴動分子等等。他們拒絕資本主義制度,排斥電視機和禽肉,宣揚社會主義和自由的愛,整天討論他們內心中並不怎麼相信的理論,沉迷於開放的性關係和改變世界的空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