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

【旅行者與魔術師】

以下影評取自:聞天祥
作為第一位「喇嘛導演」,宗薩仁波切身上彷彿多了一道光
環。不過他作品的價值並非侷限在其身份的特殊而已,即使
是用影像傳佛法,他片中的智慧既不予人強迫接受的傳教壓
力,令人莞爾的幽默趣味更是俯拾皆是。

這在他的長片處女作【高山上的世界盃】尤其明顯。雖然在
形式上,【高】片明顯受到狄西嘉、薩雅吉雷和伊朗電影的
影響(宗薩仁波切也大方承認這些都是他所欣賞的導演),
但是當他把說教變成關懷體諒,也不畏呈現喇嘛人性化的一
面,反而因內涵的清澄寬厚,讓影片簡樸的外貌,成了一種
境界。

【旅行者與魔術師】則和前作既有劇烈的不同,也有其一脈
相承處。

最大的不同,一是敘事形式的複雜化,再來就是反映在技術
層面上的求工求美。

【旅行者與魔術師】採兩條敘事線平行進展,一條是描述剛
到任不久的行政官,迫不及待想離開眼中的窮鄉僻壤,直奔
美國夢土,在等車的過程中,認識了一個愛講故事的喇嘛;
而喇嘛說的故事,則成為另一條線。

至於刻意求工的技術層面,應肇因於本片是部徹頭徹尾的跨
國合資電影,幾個重要部門也都有其他國家專業人士的幫助
與介入,儘管全片是在不丹實地拍攝,卻不由得瀰漫一股稍
嫌刻意的視覺情調,與【高山上的世界盃】完全大異其趣。
也令我好奇宗薩仁波切是否也像其他導演一樣,在面臨突破
與超越前作的挑戰時,想要表現出對其他形式技巧掌握的「
導演」實力?因此【旅行者與魔術師】美則美矣,反而少了
【高山上的世界盃】的渾然天成。

不過宗薩仁波切絕對清楚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。以途中這位
喇嘛所講的故事為例,一個學藝不精的魔法師學徒,因為一
段奇遇讓他夢想的情慾得以實現,卻也因此迷失了人生。與
現實裡一心想逃離的行政官的崇洋心態,都是一種迷思的表
現。

更有趣的是導演對情慾的觀點,顯然比我們這些紅塵男女通
徹得多。表面上,透過喇嘛所說的故事,我們以為他認為情
慾誤人;但跳到另一條線,也就是現實的這一面,我們卻又
看到一段溫暖而剛剛萌芽的愛情,如何讓行政官看清楚值得
把握的事物。一個人的毒藥,卻成了另一個人的解藥。正反
虛實對照之間,也凸顯了是他「不說斷」的襟懷,才沒有窄
化了影片的厚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Fiona的感想:
真是蠻有意思的電影呢
雖然整部片
就只有五個人的一段路途
卻不會覺得無趣冗長
年少時
看同樣是一段路途的得獎洋片 『巴黎德州』
十分鐘就睡著了呢

體驗不一定要真的發生
如果一場夢
可以消滅自己不該有的慾望
也是挺好的呢

電影結尾 那個有點自我自大的官員
對於和尚要再講第二個故事時
有點不耐煩
但是聽到他說的是自己的故事
就打斷他 把故事接力下去
於是男主角放棄了美國夢
男主角說上面那句話時
那個苦笑+有點甜蜜的笑臉 讓人印象深刻
導演沒說結局
不過意思應該就是
男主角與那賣紙的父女
參加完節慶 就一起回小村莊
快樂生活吧

更多介紹:http://www.zeusfilm.com/travellersandmagicians/story01.htm